English

面对高考:你能心静如水吗

1999-06-23 来源:光明日报 袁文良 曹俊华 我有话说

高考,对于历经寒窗十几载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可以说是“养兵千日,功在此役”。眼看离“大考”的日子不多了,涉足在选择与被选择边缘上的考生们,此时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日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北京、郑州、济南等地走访了一部分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迎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在郑州市一所人们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门外,我们遇到了几位刚刚放学的高三年级的学生。一提起高考,他们都激动地流露出“十年寒窗苦,只盼今朝搏”的心情,其中一位自称姓崔的戴着眼镜的男同学对我们说:“从小学到中学,十几年来老师、家长及我自己本人也说不清付出了多大心血,我盼望着高考,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考上大学,这不仅是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而且也是我自己做梦都想实现的愿望”。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那些基础扎实、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高考充满着信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谈考色变”,他们把七月称之为“黑色的七月”,对高考显得紧张而又无奈。与他们交谈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回避“高考”这个话题。郑州一位姓赵的女同学对我们说:“本学期开学几个月来,我们在校几乎是天天作练习,到家还要自己给自己加码,只有多做些练习,才感觉有些把握。”这位女同学的话也许有些偏颇,但在一纸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们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在泉城济南,不少高三年级的中学生都向笔者打听有关“3+X”的考试办法和试点地区,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一位李姓学生对笔者说:“我总感觉现在的考试方法不太合理,但为了应付,又不得不每天早起晚睡,要知道对我们来说高考是大事中的大事,你不多做些练习,你可能就会被淘汰。”当我们询问一位姓王的女同学在高考复习的感觉时,她毫不隐讳地对我们说:现在我是看见题目就头蒙,但还要强迫自己做一道又一道,做一张又一张。而后,她又显得有些惴惴不安地告诉我们:每天晚上她在家做练习题时,妈妈总是悄悄地为她打开两支“太阳神”,弄得她心里怪难受的,这个女同学最后说:“万一考不上,可怎么办呀!”而这位女同学的母亲——某医院的一位妇产科医生则对我们说:“孩子上了几年的高中,不就是盼着能考上个大学,毕业后找个称心的工作吗?所以,只要孩子能考上,花多少钱我们都不在乎。”

对于高考,无论是盼望者还是无奈者,一旦走到了这座“独木桥”边时,也就只好抱着同一个愿望了,那就是要顺利通过高考,走到“桥”的另一端,取得那盼望已久的一张进入大学校园的“通行证”,实在不行,也要考个委培或者中专。这正如北京某高校附中的一位张姓同学所说的那样:“爷爷上学的时候,小学毕业就可以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爸爸上学的时候,初中毕业就能找到个好工作;如今,高中毕业很难找到工作,很多单位搞招聘的条件都是大学本科以上,更有甚者非研究生不要。所以,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除考上大学外,别无其他选择。”也许这位同学的话有失偏颇,但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今天的青年人已经意识到立足社会靠的是知识,靠的是真才实学,没有知识在社会上就会举步难艰。

为考上大学,为实现自己童年时的梦想,为“有颜见江东父老”,考生们一个个都早已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摆在每个考生面前的都是一摞摞的复习资料: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外语……,这还不包括各个学校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的兄弟省市往年的模拟试题和十几册中学课本,学生们整天就是考试、讲题,再考试、再讲题,一个个被淹没在试题的海洋之中。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一位姓李的女同学告诉我们:她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六点半赶到学校,一进教室就“逼”自己做题,晚上回到家还是做题。前两天,她检查自己的英语作业,发现同一个单元练习竟先后做了7遍。象这位同学的情况,在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并非个别。济南市一位姓郭的男同学就告诉我们说:他们班仅语文一门课在一个月内就进行了12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测验,“为了高考,我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苦都要吃”,这恐怕足可以反映出大多数考生的心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们日夜紧张的备战,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我们在走访中也发现,超负荷的运转和过重的心理压力,使考生的身心停留在危险地带的临界点。大部分学校在学生升入高三后,就自然取消了一切与高考无关的课外活动,有的学校从3月中旬开始就开始了总复习,有的学校甚至提前一个学期,早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等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安排休息或娱乐活动的时间,也都用来复习补课了。紧张、单调的学习使相当一部分考生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大部分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济南市一位姓李的女同学在我们结束其对她的采访时对我们说:“我每天都感到很累,真想好好睡上一天。可一想现在是非常时期,只好挺着。”

紧张的学习,再加上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一些考生不能以正常的心理面对高考,他们盼望高考又害怕高考。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有一部分考生已流露出自卑、焦虑、甚至气馁的情绪,他们怀疑自己的实力,对复习的进度、安排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一天到晚处于被动复习的地位。因此,如何看待高考的得与失,如何加强对高考复习的教育与引导,应当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及全社会的共同重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